哈薩克斯坦空運-疫情下對加強中國國際航空網絡戰略合作的思考
【專業分類】規劃發展 【文章編號】30-2020-0016
國際航線網絡肩負著國家戰略實施、安全應急、經濟交流和社會交往的重要責任和使命。通過與國外節點或航司加強戰略合作,實現我國國際航線對全球不同區域的直接連通和間接連通,能有效延伸拓展網絡的廣度和深度;更為重要的是,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,戰略合作對增強國際航線網絡的基本連通性、穩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。
一、疫情對中國國際航線網絡連通性的影響
(一)直接連通受損嚴重
1.通達性、通暢性全面降低
中國國際航線直飛國家數量由73個減少到40個,其中外航航班大量縮減,通航國家由73個減少到13個,外航獨飛國家僅剩埃塞俄比亞和伊朗;國內航司運營國家由61個減少到38個國家,國內航司獨飛國家共計27個。國際通航點由194個減少到70個,減少63.9%。
圖1 疫情前后中國國際航線直飛國家對比
圖2 疫情前后中國國際航線國際通航點對比
注:疫情后為2月17日-23日航班計劃數據,來源于民航局
截至2月15日,國際航班計劃4346架次,預計執行1817架次,執行率達41.8%,國際航線通暢性大幅降低。
圖3 1月1日以來中國國際航班執行情況 數據來源于飛常準
2.東南亞市場沖擊最大
從2019年春運和2020年春運航班數據對比看,疫情沖擊對東南亞、東亞航班量影響最多,其次是歐洲、北美、大洋洲地區;其中,東南亞、大洋洲、北美洲影響比例最高,減少航班占比82.6%、80.3%和76.8%,其次是歐洲、東亞和非洲地區,減少比例均在60%以上。
圖4 2019年和2020年春運期間中國與各區域直飛航班數量對比 數據來源:飛常準
(二)間接連通“受損連鎖”與“連通替補”并存
1.受損連鎖效應
疫情對東南亞、大洋洲市場造成較大沖擊,則對中國經這些地區進行國際中轉的間接連通性造成連鎖反應。如疫情發生后,新加坡出臺最嚴苛禁止入境政策,作為東南亞地區大型中轉地,降低了中國經新加坡中轉至印度尼西亞、澳大利亞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印度、馬爾代夫等東亞、南亞、大洋洲地區的間接可達性。
2.連通替補效應
疫情對東亞市場影響相對較小,日本、韓國目前仍保留9個和2個通航點,為滯留北美洲的游客“曲線回國”提供了替補方案。同樣,莫斯科、迪拜成為意大利、捷克等歐洲國家停航后與中國聯系的有效途徑。美國的紐約、洛杉磯、舊金山是中國游客赴北美洲、南美洲的重要中轉點,疫情發生后,國航緊急申請調整航線計劃,實現北京-洛杉磯-舊金山,和北京-紐約肯尼迪-華盛頓杜勒斯串飛,此舉不僅最大限度地保證了中美主要航空樞紐之間的直接可達,更重要的是,對穩定中國與北美洲、南美洲的間接可達起到重要作用。境外國家中轉點可在“點對點”直飛網絡受損時實現有效替補,是我國國際航線網絡建立戰略支撐點的重要選擇。
二、戰略支撐點的重要性
(一)國家戰略實施的有效支撐
一是戰略性,保障國家意志落實。融入“一帶一路”等對外開放戰略,發展合作伙伴,實現共贏,打造命運共同體;擴大影響力,承擔與大國地位相稱的國際責任;轉移外部戰略壓力,謀求戰略合作空間。
上一篇 約旦的國際快遞-50億美元!越南竹航或將訂購12架波音777X
下一篇 伊拉克的空運-禁運傳聞下 商飛需要從中興模式轉入華為模式